天氣的變化,對人們的生活、生產實踐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,人們的衣食住行、工農業(yè)生產都免不了看天行事。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,人們逐漸掌握了氣象變化的一些規(guī)律。勞動人民可以依據天象的變化來預測天氣了。
早在3000年的商代時期,勞動人民就用甲骨文記載天氣情況。古代科技不發(fā)達,人們卻也給出了局限性的答案?!肚f子》記載大塊噫氣,其名為風,講明風是由于空氣的流動而形成的。而南宋的朱熹認為雨是這樣形成的:氣蒸而為雨,如飯甑蓋之,其氣蒸郁而汗下淋漓。李時珍則認為,露者,夜氣著物而潤澤于道旁也。
據了解,我國是最早發(fā)明風向計和雨量器的國家。老熟人,東漢的張衡在公元132年發(fā)明了候風地動儀。
風途新聞資訊